名师王海霞:桑榆非晚 何妨吟啸且徐行

“缺一次课相当于损失一个亿!”在济南老年人大学的合唱教室里,这句话成了王海霞老师带领的合唱表演班学员们的口头禅。作为连续八年带领团队荣获济南合唱比赛金奖的指挥,王海霞捧着一颗真心,让热爱歌唱的老年朋友圆梦、让银龄时光有厚度更有深度。
是名师,更是“明”师
“‘一蓑烟雨任平生’这句一定要唱出‘无所谓’的感觉。调子高,但它是一句叹息。”今年,王海霞为歌唱表演班的同学们选择了《定风波》这首曲目,准备在各大比武场“所向披靡”。
作为一位“名师”,王海霞不仅“名”在技巧,更“明”在内涵。与一味追求高亢“红歌”的曲风不同,她认为,只有阅历丰富的长者,才能吟唱出《定风波》的达观之思。
“荣获首届全国老年大学优秀说课教师称号,是我最值得骄傲的成就。”王海霞微笑着说。这位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、济南市合唱联盟理事,退休后选择来到老年大学任教,完全是出于对音乐教育的热爱和一颗公益心。
“能够把毕生所学奉献给社会,是人生价值的体现,也是践行老有所为的具体行动。”在王海霞看来,老年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,更是让银发族发挥余热、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。
金奖背后的教学秘诀
“我最大的学员已经八十多岁了,但从他们身上,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‘活到老学到老’。”在教学过程中,王海霞老师不仅要把专业技能传授给学员,还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,做文化艺术的传承者。
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旅途中,学员们眼底的清澈与炽热时常让王海霞动容。
“这个班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,一周要排练三到四次,但从来没有学员请假。”正是这种对学习的渴望和高度的集体意识,让她的合唱团创造了连续八次夺得济南合唱比赛金奖的佳绩。
济南老年人大学优越的教学环境为合唱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;专业的音乐教室、适老化的设施设备,让学员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安心学习;学校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软硬件设施,为老年朋友提供了专业的学习平台。
新学期,王海霞开设了“作品分析艺术指导课”。她认为,这门课最大的吸引力在于“在愉悦的气氛中不断丰富学识”。“我们将深入分析音乐作品,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,提升演唱表现力。”
做一个快乐的“灵魂歌者”
语言在旋律上的叙述就是歌唱,曲表词意,词达曲情,水乳交融,相映生辉。她时常对学员说:“快乐学习,做一个灵魂歌者,唱出美好的歌声。”在王海霞老师的课堂上,歌唱不是简单的发声,更像是与词曲的灵魂共鸣。
对于未来,王海霞规划明确:“带领学员们走上更大更高的舞台,实现他们年轻时的梦想。”
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课程,能够培养学员的音乐素养、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。“在这里,老人们收获的不仅是音乐技能,更是自信和快乐。”王海霞老师希望,越来越多的银发朋友在她的指导下,用歌声点亮晚年生活,更能收获“何妨吟啸且徐行”的潇洒气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