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佩颖:我眼中的济南

我 1958 年生于济南,祖辈世居于此。近七十载春秋,济南早已 “换了人间”,唯有趵突泉的三股水,日夜咕嘟冒泡,始终流淌在心间。
童年时,“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 是日常。青石板路沾着泉的潮气,赤脚踩上去满是清凉。泉边婶子大娘洗衣的棒槌声、说笑声,混着泉水潺潺声,成了热闹的背景音。黑虎泉的兽头是我们的乐园,看泉水喷薄而出,溅在脸上凉丝丝的,能玩一下午。那时解放阁远眺尽是灰瓦平房,百货大楼便是 “高楼”;马路上自行车串成线,傍晚街巷飘满炊烟裹着的饭菜香,暖人心脾。
青春岁月,济南开始 “长高”。楼房从平房间拔地而起,护城河外新区路渐宽,小商铺变成了大商场,愈发热闹。上班时自行车流仍是 “洪流”,1984 年我与爱人在单位小平房成家,院里老槐遮凉,窗台种着青菜,邻居间互送吃食,满是温情。
九十年代变化更惊喜。高架桥如巨龙架起,高速公路通到家门口。老街巷换成亮堂的商业区与住宅小区,我们也搬进带阳台的楼房。最喜泉水复涌 —— 干涸泉眼再冒水,趵突泉水柱更高,济南找回 “泉城” 魂。城市向东西扩张,夜晚灯光如星海。
如今退休,我仍爱去黑虎泉打水沏茶,甘醇依旧。老年免费乘车卡让我轻松穿梭全城,坐公交逛老街、乘地铁去新城。站在经十路天桥看车流璀璨,感慨济南已成 “大强美富通” 的都市。
济南变了,更大更亮更现代;却也没变,泉水照冒,街坊见面喊 “老师儿”,老街烟火、大明湖荷香,还有那份 “慢” 与 “暖”,都藏在骨子里。这便是我眼中的济南,一条流了近七十年的时光河,载着回忆与希望,一直向前。
作者:济南老年人大学管弦系 袁佩颖
背景资料:
泉水文脉绵延千年,强省会建设蹄疾步稳。近年来,济南在经济提质、城市更新、民生升级、文旅融合等领域实现全方位蝶变,从大涧沟村的安居新生到望岳路创意园的产业跃升,从上新街的文旅出圈到商埠区的文脉延续,城市魅力与民生温度同步提升。为系统展现济南“强新优富美高”的发展成果,凝聚城市认同感与奋进力量,济南老年人大学举办了“畅赞泉城---我眼中的济南新变化交流分享会” 征文活动,让泉城新变化被看见、被赞颂、被铭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