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“银发力量”助力城市社区治理
“以前小区绿化带里杂物堆积,现在有了老赵牵头协调,不仅环境变美了,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!”在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新村社区,居民口中的“老赵”,正是全省参与社区治理的16.3万名离退休干部中的一员。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充分发挥统筹基层治理作用,强化部门协同,通过建制度、搭平台、强激励,推动离退休干部从“养老”向“有为”转变,以“银发力量”助力城市社区治理。
完善制度机制,畅通离退休干部参与治理路径。2024年以来,省委组织部、省委社会工作部、省委老干部局等部门先后印发《“党建引领·银龄前行”离退休干部助力社区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(2024-2026年)》《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施老有所为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,构建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各方参与的老年人社会参与工作格局,推动离退休干部助力社区治理工作常态化、长效化、制度化。各地结合实际,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,淄博市出台《关于选派优秀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(村)任职工作的实施办法(试行)》,鼓励推动离退休干部按程序担任社区居委会成员、业委会成员、网格长、楼长等,让“银发力量”发挥作用有章可循、有位可为。
搭建平台载体,拓宽离退休干部参与治理渠道。坚持把离退休干部所能所愿与社区治理所需所盼有机结合,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独特优势,助力推进社区治理。
一是开展理论政策宣讲。邀请离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、政策宣传员,深入开展党的理论宣讲、政策宣传等活动。烟台市组织236名离退休党员干部到社区兼任党建指导员,262名老同志到社区宣讲红色文化。枣庄市组建“银发宣讲团”,选聘银龄通讯员,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、政策解读等活动280余场次。
二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。出台山东省《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》,指导各地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伍,鼓励离退休干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。目前省市县三级建立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组织3900余个。济南市天桥区特色志愿服务品牌“枫叶大篷车”老干部志愿团在全区14个街道建立分团,发展以离退休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200余支,常态参与的老干部志愿者超过5000人。
三是参与社区议事协商。出台《山东省村(社区)协商指导目录》,指导各地依托居民议事会、听证会等议事平台,邀请老党员、老干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,针对社区发展规划、环境整治、物业管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,促进社区公共事务决策的科学化、民主化。
四是组建专项工作室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阵地,立足实际和离退休干部特长,打造名称响亮、运作规范、群众认可的特色工作室品牌。目前,全省共建立老党员工作室、“五老”工作室6339个。泰安市以“泰山金秋·汶水银辉”品牌为统揽,按照“有功能定位、有工作场所、有服务项目、有活动载体、有工作制度、有社会影响”创建标准,建成各类老党员工作室130余处,其中岱岳区“三姐”调解室积极吸纳退休法官参与,发挥其专业优势、经验优势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4件,调解率达到97.23%。
强化激励关怀,彰显离退休干部参与治理价值。
一是嘉许礼遇激发奉献热情。探索离退休干部助力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、信用建设等工作相融合的有效途径,灵活运用“信用超市”“爱心银行”等方式,对离退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进行激励反馈。德州市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和老年大学学费减免等激励措施,鼓励老同志依托社区党组织、业主委员会、网格党支部、志愿服务组织等发挥作用。
二是精神褒奖弘扬奉献风尚。指导各地定期开展优秀离退休干部志愿者、助力基层治理先进集体及个人评选表彰,加大宣传力度,营造鼓励支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三是人文关怀传递社区温度。指导社区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制度,了解离退休干部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,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,让离退休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,激发老有所为的持久动力,在社区土壤中培育出一种可持续的助力治理的生态,这支“银发队伍”如同坚实的支柱,助力山东省社区治理精细化、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。(张峻宁)